欢迎进入内蒙古社会科学网! 今天是2022年 月 日

您的位置:首页/社科新论/正文
分享到:

以高精尖思想政治理论课回答青春之问

2022-05-10 07:42:36 文章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 浏览次数: 1446

  如何书写青春华章、成就非凡人生、报效祖国社会,是每一代青年人都必经的青春之问。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一项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的任务,需要一代代人的接续奋斗和努力拼搏,青年群体则是其中的中坚力量,肩负着国家和民族的期望。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观摩思政课智慧教室现场教学等,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希望全国广大青年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回望过去,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或高校师生的座谈会上,或是在各高校的考察讲话中,都频频提及对青年群体的期望与要求。而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性课程,是改造人精神世界的重要实践活动,以高精尖思想政治理论课回答青春之问,方能不负党和国家对于青年一代的殷切希望。

 

把握青年群体的“方与圆”,筑牢思想政治理论课回答青春之问的根基

 

  青年之于一生,是决定未来人生方向的重要起步阶段;青年之于社会,是社会向前蓬勃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否了解当代青年的自身特质、过往经历、当下困惑和未来规划,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否能有效地对青春之问“对症下药”“精准滴灌”。

  一方面,从横向上看,同一年龄段的青年群体会因地域、领域等方面的不同,而兼具共性和特性。青年群体的“最小公倍数”是从总体视角了解青年群体的现实境遇与思想状况,各个青年群体或青年圈层的“最大公约数”是从局部视角透析不同青年中的不同特质。把握青年这一群体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有益于思政教育工作者掌握青年的思想动态,把握青年的思想迷惘,有益于思政课有的放矢地高效开展。

  另一方面,从纵向上看,青年会因为成长进程的差异性,而在每个阶段具有不同特征。为了更好地浸润青年思想,回答青春之问,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在大中小学实现纵向上的贯通和联动,在内容上注重差异性、衔接性和统合性,建构面向大中小学的共建共享思政课平台。其一,青年成长的各个阶段所具有的特殊性要求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差异性。鉴于青年各个成长阶段中知识水平、思维能力上的显著不同,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开展过程中切忌“一刀切”的做法,而应依据受教育者的现实情况循序渐进地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教学上的层层递进既包括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入,又包括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开展。其二,青年成长各阶段的连续性要求着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上的衔接性。为了避免内容上的脱节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质量的削弱,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应重视在各阶段的首尾与前后阶段进行内容上的对接。其三,青年成长阶段的一贯性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上的统合性。青年是个人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基于的价值应是一以贯之的。这并不意味着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内容上是重复的,而是强调内容所阐发的价值是相同的。以多样化的内容对相同的价值进行阐发,能够在各个阶段对同一价值实现复诵,进而筑牢思想政治理论课回答青春之问的根基。

 

重视授课中的“道与术”,搭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回答青春之问的桥梁

 

  道以明向,术以立策,不断精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过程中的“道与术”,有利于提高教育效能,助力思政课内容直抵人心,浸润灵魂,有效避免受教育者产生抵触情绪和排斥心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所强调的:“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

  其一,应对现实问题或思想状态的深层次原因进行挖掘。任何青春之问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以社会现实情况为基础的。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若只关注于问题表面进行解答,势必“治标不治本”,无法达到“药到病除”的良好效果,自然也无法深入青年群体的内心。如果将问题比作冰山一角,那么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就如同水下的冰山,能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数量庞大的基础性信息。借由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更好地理解青年群体的境遇,设身处地、深入人心地为青年群体提供思想上的指引。

  其二,应深入剖析现象背后的原理性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讲通讲透,就离不开对于原理性内容的剖析。原理性内容能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影响力和信服力,让青年群体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逐渐把握认识规律并善于运用规律的方式和方法,从而实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之外运用原理和规律举一反三的良好效果。

  其三,应切实调动主客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者可以尝试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适时更新教育策略。依据时代条件和青年群体的特征,在授课内容、授课方式、授课技术上持续精进,与青年群体搭建更高效的沟通教育桥梁。另一方面,青年群体不能做思想政治理论课被动的接受者,而应该主动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学思践悟,积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中发挥影响,与教育者形成双向互动之势。

  其四,应不断拓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边界。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成为“大课堂”,实现“大思政”,就需要突破狭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束缚,不断拓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边界,从其他各个学科、各个领域中不断吸收有益成分,并建构全方位、多领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场域。不仅要在课堂中、讲台上讲好、讲精、讲透、讲活思想政治理论课,也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浸润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潜移默化地对青年群体产生影响。

 

明辨新时代的“常与变”,探寻思想政治理论课回答青春之问的进路

 

  青年是处于时代条件下的青年,在时代赋予青年独特历史烙印的同时,也对青年提出了崭新的历史使命。一方面,新时代的“常”体现在新时代与以往时代有类似之处,而处于新时代下的青年群体,也会遇到与以往时代下青年群体相同的思想困惑与现实遭遇。另一方面,新时代的“变”体现在新时代拥有崭新的时代条件,而新时代下的青年群体也拥有与以往各代青年不同的特质与使命。

  其一,新时代的青年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对于任何时代的青年群体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帮助青年群体跳脱出当下的困境,从更广阔的视野出发,树立远大的志向和目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影响下,青年群体应力图做到“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其二,新时代下的青年要勇担时代重任。不同时代下问题与挑战的不同,造就了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时代重任。进入新时代以来,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造就了当前的青年群体面临着与以往不同的国内外复杂形势。高质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基于青年个体不同的特质,为个体找寻到报效祖国、服务社会最擅长、最适合的路径方式。希望扎根基层的青年,可以响应祖国号召,下沉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科研上颇有建树的青年,可以积极从事科研工作,攻坚克难,不断拓展基础理论或是科技研发领域的边界。其三,新时代下的青年要求真务实,身体力行。当今的青年一代成长于娱乐化思想翻涌、碎片化信息广泛传播的时代,因此,高质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帮助青年在快节奏的社会氛围中,沉住气、静下心,避免浮躁风气对青年的不良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让青年一代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是无法用口号喊出来的,青年一代的踏实行动是实现目标的唯一路径。

  以高精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回答青春之问,就是要让青年在党的领导下,有“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志气,有“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的锐气,有“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骨气和“长风破浪会有时”的底气。让青年群体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之中国,努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历程中勇立潮头,勇挑重担,勇往直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做开路先锋和事业闯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历程中发挥属于青年群体的重要力量。唯有如此,青年一代方能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