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内蒙古社会科学网! 今天是2022年 月 日

您的位置:首页/社科动态/正文
分享到:

凝聚社科智慧 赋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内蒙古社科联组织召开内蒙古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

2025-04-23 19:46:39 文章来源: 内蒙古社会科学网 浏览次数: 60

2025 年 4 月 23 日,由内蒙古社科联主办的“内蒙古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顺利召开。来自自治区社科联、相关政府部门、高校科研机构、社会组织及民营企业的 20 余位代表齐聚一堂,围绕“社会科学研究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开展交流研讨。自治区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朱晓俊主持研讨会,党组书记、主席乌恩奇出席并发表讲话。

WechatIMG1032副本.jpg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上,自治区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局副局长林永民、自治区工商业联合会研究室主任关春明分别介绍了近年来内蒙古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包括减税降费、营商环境优化、党建引领企业发展等。他们指出,尽管政策成效显著,但仍需在政策精准落地、要素保障等方面持续发力,破解企业“急难愁盼”问题。

WX20250423-183426@2x副本.jpg

上海交通大学内蒙古研究院副院长张永强、内蒙古大学副校长杜凤莲等专家学者从学术视角切入,聚焦“双循环”格局下民营经济的定位、数字化转型路径、绿色低碳发展等议题,提出民营企业需强化创新主体地位,依托高校科研资源开展产学研合作,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智力支持。

WX20250423-183335@2x副本.jpg

内蒙古工业大学教授长青、内蒙古财经大学教授赵云辉等围绕企业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问题,建议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网络,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师范大学教授胡伟华探讨破局县域经济困境。内蒙古农业大学副教授张晓东从构筑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打造民营企业竞争优势角度出发,分析了民营企业商贸流通领域存在的问题,从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完善物流体系、提升智能运营水平等角度为电子商务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WX20250423-211707@2x副本.jpg

内蒙古党校科研处副处长、教授王晓明从民营经济创新发展角度,深刻剖析了民营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突出优势和广阔空间。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李莹从法治化建设、企业诚信建设等角度探讨了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

WX20250423-182937@2x副本.jpg

中国人民银行内蒙古分行货币政策处综合科科长那木拉从金融支持角度提出,需优化普惠金融服务,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图片11.jpg

中国人民银行内蒙古分行货币政策处综合科科长那木拉发言。

民营企业代表,内蒙古浩峰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财务总监/内蒙古敕勒川冷链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段红兵、内蒙古绿川金圣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米宏斌分别分享了企业在农牧业产业化中的实践经验,同时反映了中小企业面临的成本上涨、市场拓展等挑战,呼吁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作与政策精准扶持。

WX20250423-212138@2x副本.jpg

内蒙古浩峰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财务总监/内蒙古敕勒川冷链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段红兵发言。

WX20250423-173830@2x副本.jpg

内蒙古绿川金圣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米宏斌发言。

自治区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乌恩奇在总结讲话中强调,民营经济是内蒙古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他对自治区社科界提出三点希望:

一是要深化理论研究,夯实发展根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民营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定位、与国家战略的衔接等基础理论问题,以及成本高企、融资难等现实难题,开展“接地气”的研究,把论文写在祖国北疆大地上,形成一批有分量的决策咨询成果。二是要强化服务赋能,破解发展瓶颈。聚焦企业创新发展,推动社科研究机构与企业深度合作,助力企业优化管理模式、制定发展战略。加强产学研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特别是在新能源、农畜产品加工等内蒙古优势领域培育创新生态。三是要营造良好氛围,凝聚发展合力。通过新媒体平台等渠道,宣传民营经济政策法规与典型案例,提升社会认同感。呼吁民营企业坚定信心,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善用社科研究成果提升管理水平,在技术创新、绿色转型中抢占先机。

WX20250423-175257@2x.jpg

内蒙古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乌恩奇讲话。

乌恩奇强调,自治区社科联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整合资源、协同各方,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实践指导+舆论支持”的全方位服务,助力内蒙古在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民营经济新作为。

研讨会开始前,上海交通大学内蒙古研究院执行院长董樊丽为参会人员深入讲解了研究院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实践成果。作为沪蒙合作的重要平台,研究院聚焦内蒙古产业需求,在新能源、绿色制造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前瞻性研究,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参会人员通过展厅观摩、现场交流,直观感受了科研机构与地方产业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为研讨交流奠定了基础。

图片15.jpg

(供稿:研究部、制作:学术中心)